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环境行为

冯秋园,吴桐,万祎,刘学勤,刘永

摘要:水生生态系统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传递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汇”,研究POPs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环境行为及传递机制对于保障水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POPs在环境介质、生物个体中的环境行为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①风速、温度、生产力、溶氧、颗粒物的成分、粒径等气象和理化因素通过改变POPs在水-气界面及水柱-沉积物界面的传递、POPs的降解、沉降、再悬浮、吸附、解吸等过程,影响POPs在水生生态系统环境介质中的环境行为。②POPs的种类、分子结构、大小、亲脂性等理化性质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其在生物体内的被动扩散和代谢分解,影响生物富集性大小;在不同的条件下,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不同,且各因素间互相影响,起到协同或拮抗作用。③生物个体的生长率越大,生物转化越强,生物富集程度越小,脂质含量越高生物富集能力越强。④雌性个体的生物富集能力弱于雄性,不同条件下体型对生物富集的影响不同。当前有关POPs在环境介质、生物个体中的环境行为研究大多是独立开展的,缺少对其互相联系与影响的综合分析,以及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动态变化的研究。食物网是POPs传递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其结构的复杂多变,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未来需要更深入的探索,特别是底栖食物网、浮游-底栖耦合食物网及微食物网在POPs传递中的作用。

关键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水生生态系统;环境介质;生物个体;环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