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考察黄灌区监测示范点
5日上午,项目参会人员与专家驱车前往五原县荣丰办事处斗沟入三满支沟监测点和三满支沟入义通干沟监测点,实地考察五原县黄灌区小流域监测示范,两个监测点均采用项目参加单位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公司研发的农业面源污染在线监测设备。
现场调研五原示范区
在示范现场,五原县绿色产业发展中心靳存旺主任全面介绍本监测区域的农业发展概况和7级灌溉排水沟渠的规划布局,力合科技项目负责人详细讲解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点的布设、现场在线监测情况以及自动采样等监测设备的研发情况,为项目技术成果落地提供助力。
力合科技负责人介绍监测设备
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推进会召开
5日下午,项目召开讨论会。项目首席科学家刘永教授和课题4负责人刘东生研究员分别主持会议,全体人员围绕典型流域农业面源监测调查技术研发进展、模型开发、示范应用与验证等开展深入讨论。
项目推进会现场
首先,北京大学、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课题负责人分别就天地空多源数据融合的农业面源全口径调查方法、流域尺度农业面源监测设备研发与监测体系集成优化、流域农业面源评估模型及“源-流-汇”耦合关系模拟和流域农业面源调查监测评估系统性方案及示范四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工作安排进行了汇报。
各课题和小流域示范子课题负责人汇报
随后技术示范应用课题四的8个小流域示范子课题分别进行监测调查方案及进展汇报,3位特邀专家进行了充分的点评交流,并对各示范方案及监测调查提出了具体建议。专家点评后,与会项目研究人员对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解决措施等进行了充分讨论。
会议总结
最后,刘永教授总结提出下一步项目执行过程中要把握好“四个边界”:一是内容边界,明确源-流-汇概念,示范流域调查监测和模型开发要涵盖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等污染来源、迁移途径及受纳水体;二是空间边界,非独立流域要明确上下游,界定清楚空间范围;三是过程边界,考虑各流域农业面源入河、入湖主要过程,以此确定监测内容与时间;四是技术与示范边界,课题1、2、3与课题4示范应用相互配合,真正做到技术示范验证和推广应用。
项目首席科学家刘永教授总结会议